軟化水設備離子交換樹脂工作過程 |
||
軟化水設備主要作用就是除去水中的Ca2+、Mg2+,使硬水變成軟水,以防止鍋爐結垢。當水源水的堿度較低時,低壓鍋爐的給水都可以采用鈉離子交換處理。軟水器一般由運行、反洗、吸鹽、鹽箱補水、正行等五個工位組成。 1.運行 水通過交換器中的離子交換樹脂層,除去水中大部分或全部鈣、鎂離子的過程。其離子交換的反應過程如下:
當水流首先接觸的上層交換劑失效后,繼續進入的原水就與下一層交換劑進行離子交換,從而使工作層不斷下移。整個交換劑層便分為三個區域,上部是失效的樹脂層,在這一層中由于前期的運行,交換劑都已呈Ca2+、Mg2+型,失去了繼續軟化的能力,硬水通過這層時不再發生變化,故這一層稱為失效層(也叫飽和層);中間一層為交換層,也叫工作層,水通過這一層時,水中的Ca2+、Mg2+與交換劑中的Na+進行交換反應,因此在這層交換劑中既有Na型的,也有Ca、Mg型的;最下部的交換劑是尚未參加交換反應的,基本都是Na型。 隨著交換劑的運行,失效層的區域不斷增大,工作層不斷下移,未交換區域隨之減少。當工作層下移至接近交換劑層底部時,出水中將會因Ca2+、Mg2+穿透而出現硬度,因此為保證出水合格,應在底部保留一定的Na型未交換劑層,即當工作層到達交換劑層底部之前,就應再生交換劑,故最底層的未交換劑層被稱為保護層。
影響工作層厚度的因素: ①、運行流速,水通過交換劑層的流速越快,工作層應越厚。 ②、原水水質,出水質量標準一定時,原水中要除去離子濃度越大,工作層應越厚。 ③、離子交換劑的顆粒越大,水流溫度越低,交換反應的速度慢,工作層就應越厚。 2.再生過程 使失效離子交換樹脂恢復交換能力的過程,包括但不限于反洗、再生、置換、正洗等步驟。 3.反洗 離子交換樹脂失效后,用水由下向上清洗離子交換樹脂層,使其膨脹而松動,同時清除樹脂層上部的懸浮物和破碎樹脂等雜質的步驟。 反洗的目的:一是通過反洗,使運行中壓緊的樹脂層松動,有利于樹脂顆粒與再生液充分接觸;二是清除運行時在樹脂表層積累的懸浮物及破碎的樹脂,使交換器的水流阻力不會越來越大。同時為保證反洗時完整的樹脂不被沖走,需要在罐體頂部設置一定的反洗空間,反洗強度越大要求的反洗空間越大。設計時,順流再生與逆流再生固定床離子交換器應有樹脂高度的40%~50%的反洗膨脹高度。 4.再生 將一定濃度的再生液以一定的流速流過失效的離子交換樹脂層,使離子交換樹脂恢復其交換能力的步驟。根據再生液的流向不同,再生又分為順流再生(再生液的方向與運行時的方向相同)和逆流再生(再生液的方向與運行時的方向相反)兩種。本技術手冊將再生稱為吸鹽。 再生劑的耗量:使交換劑恢復1mol的交換能力,所消耗再生劑的量(g),稱為再生劑的耗量,用NaCl再生時,也稱為鹽耗。 5.置換 置換是再生的延續步驟。交換器停止進鹽后,繼續以再生時的液流流向和相近的流速注入水,使交換器內的再生液在進一步再生樹脂的同時被排代出來。 再生液進完后,罐體上部及樹脂內還有未參與再生的鹽液,為充分利用這部分鹽液,繼續從噴射器進水進行清洗。一般清洗水量為0.5~1倍樹脂體積。置換時,鹽箱內的空氣止回閥關閉,空氣不得進入罐體。 6.鹽箱補水 鹽水吸完后,向鹽箱中補充再生所需鹽耗量的水。25℃下,1L水可溶解360g鹽達到飽和(濃度為26.4%)。為使鹽箱中的鹽液達到飽和,應確保溶解時間大于6hr,且鹽箱中有足夠的固體鹽。 7.正洗 置換過程結束后或者停備用交換器開始投運前,進水按運行時的流向清洗離子交換樹脂層,洗去再生廢液和需除去的離子,直至出水合格為止的步驟。一般正洗水量為3~6倍樹脂體積。 更多精彩內容,請關注軟化水設備網站:http://www.sdfygt.com/ |